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双蹬技术的单步结构

所谓双蹬技术,大家通常理解为是一只脚的外轮胶蹬推(2推)+内轮胶蹬推(1推),中间还有一段短暂的平轮过渡阶段,本人感觉这只是其中一种理解方式,还有另一种理解方式更容易让人接受,那就是在Y轴(前进总方向)左侧进行左内轮胶和右外轮胶的两次连续蹬动,算作一个左单步;之后借助左单步的蹬动惯性将本体快速过渡到Y轴右侧以后,再进行右侧的两次连续蹬动,称之为右单步;二者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直线技术复步。之所以叫做双蹬,其实就是说两只脚的分别蹬动,就像“双人滑”一样是两个人相互配合的概念,而不是指一个人滑了两次。说到这里可能就会有人质疑几个问题:

问题一:落轮指向哪里最好?

解答:这个问题说起来很复杂,单就直线滑跑技术而言,启动阶段应该是两脚外八开角90°以上,启动后是由侧后蹬疾跑逐渐过渡到滑跑,在大约6—8步以后,随着速度的逐渐提升,两脚间的落轮夹角对称Y轴要逐渐减小,当速度达到大约25公里/小时以上时,落轮的角度近乎是Y轴的方向(0°),为什么不是负角呢?

实践证明负角落轮的蹬地效率很低,原因是高速条件下,侧前移动重心时,支撑轮滑进方向与重心移动方向的夹角过大会导致腿部肌肉收缩的速度小于支撑轮与重心的相对分离速度,高速状态下会造成蹬地无力,也会产生画龙的效果,那么,此时合理的落轮角度应该是怎样的呢?

本人理解应该是Y轴方向并在Y轴内侧,以左脚内轮胶侧蹬为例,侧蹬动的蹬展接近结束时,右脚平轮胶落于Y轴左侧并与Y轴同向,承接少部分体重后借助左腿末端的完全蹬展再次推动重心,形成右脚的外刃最佳蹬动角度后接续发力并积极回收左浮腿,回收方向为右前方,与右脚平轮滑进方向一致,目的是为右脚的平轮过渡Y轴助力。右脚落轮时,两只脚的夹角应该是稍外八的(因为左脚内轮胶蹬动时,轮子的指向只是接近平行Y轴,所以此时两脚夹角是稍外八),浮腿离地回收时也就是支撑腿外轮胶蹬动时,此时本体是平衡的,随着浮腿逐渐接近重心,左髋积极下沉,为了维持平衡,就会使外轮胶发力后的支撑轮逐渐立起来并迅速过渡到Y轴右侧形成内轮胶的有利蹬动。

问题二:高速滑行时,蹬动方向是否必须要与滑进方向垂直?

解答:不一定,举个简单的例子,帆船向正南方行驶,此时为西风,试问船帆应该是什么角度为好,与西风垂直吗?不是吧,如果垂直了,船肯定会向东横向漂移,不会向南前进。风车叶片也是同样道理,如果叶片平平并正对风向,虽然得到了很大的吹动力,可是不会旋转起来。所以说,外刃蹬动的发力不应该是垂直于滑进方向的,内刃可以,原因是,外刃蹬出来的是狭长的S曲线,所谓狭长就是指重心的横向移动较小,纵向移动较大,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快速变刃,减少平刃过渡的惯性滑进时间。

问题三:双蹬技术究竟省力在哪里?

解答:省力的要素暂时归纳为以下两点

1,  近乎全身肌肉群轮换有序的做功,由于参与做功的肌肉群较多,做工周期较长,肌群恢复时间相对比较充分,这也是轮滑运动员臀腿肌群之所以不是明显发达的主要原因之一。

2,  该技术结构合理,发力接续,滑进过程采用借力发力,本体运动轨迹呈围绕Y轴的对称曲线,重心移动周期顺滑自然,严格的说,双蹬技术并不仅仅是有效利用体重蹬地,更大的特点是钟摆效应,顺势发力,这就要求滑者的发力时机和蹬动顺序一定要规范,符合技术要求,在一定的速度上形成共振效应。

综上所述:严格的讲,双蹬技术是速度轮滑的特有技术,平轮过渡时轮胶对地摩擦力还是很大,不会导致横向的漂移,所以是可以加辅助力的,这一点也是水冰技术结构里不允许存在的,以上纯属个人理解,不当之处给予斧正。